各地級以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局)、各行業、各省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2013年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計劃安排的通知》(粵人社函[2013]834號)文件精神,制定本競賽計劃,現將《2013年廣東省“亞龍杯”智能樓宇職業技能競賽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承辦單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聯 系 人:王輝(15820247790)、麥榮仕(13544537667)
辦公電話:020-36409559、020-36409166
郵 箱:wanghui_ea@163.com、mairongshi@gdcvi.net
廣東省智能樓宇職業技能
競賽組委會(代章)
2013年廣東省“亞龍杯”智能樓宇職業技能競賽實施方案
一、競賽宗旨
為進一步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為廣東經濟建設提供高技能人才保障,根據粵人社函【2013】834號文件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
二、組織機構
(一) 主辦、承辦、贊助單位
主辦單位: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承辦單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協辦單位: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教育處
廣東省高職教育土建與房地產類專業指導委員會
(二) 組織委員會
智能樓宇職業技能競賽委員會由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組建,技術指導單位為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并成立相應機構,統籌競賽的各項工作。
主 任:楊耀基 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調研員
副主任:吳學斌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教育處副處長
陳之泉 廣東建設職教集團名譽理事長
丘小廣 廣東省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許金招 廣東建設職教集團理事長、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執行主任:
黃樂覽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執行副主任:
趙惠琳 廣東省高職教育土建與房地產類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陳傳周 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三) 組委會辦公室
主任:
夏韓輝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副書記
(四) 競賽組
競賽組長:
陳立定 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副組長:
黃河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主任
張志 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
楊帆 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命題科副科長
楊英銳 浙江亞龍教育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根據賽事安排組委會辦公室另設賽務組、仲裁組、綜合宣傳組、材料組、后勤保障組。
三、競賽項目、競賽標準、組別
(一)競賽項目:智能樓宇管理師
(二)競賽組別:本賽項設職工組、師生組,職工組、師生組均以3人為一組團體參賽。
(三)競賽標準:
職工組、師生組均以智能樓宇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三級)為依據。各組別命題在上述標準要求基礎上,適當增加新技術、新技能以及建筑節能相關內容,具體要求見技術文件。
(四)競賽報名費:
職工組、師生組,每人800元。以收到報名費匯款為準。
四、參賽選手資格
(一) 師生組
1、參賽對象為各類院校在校生和老師。
2、由1名在校教師和2名在校學生組成參賽隊伍;
3、參賽學生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刻苦學習、專研技術、成績優良。
4、參賽老師為從事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或工種教學,并具操作技能的綜合能力。
5、參賽選手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銳意進取,勇于創新。
(二) 職工組
1、參賽對象為從事本職業或相關專業,并在企業生產一線的在職人員。
2、參賽選手應具備一定的智能樓宇管理能力,熟悉智能樓宇各系統,具備較強的操作綜合能力。
3、參賽選手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銳意進取,勇于創新。
五、競賽進程
決賽分理論知識競賽與實操技能競賽兩部分,實操技能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成績前20名的代表隊進入第二階段比賽,理論與第一階段實操技能合格的選手可獲得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智能樓宇管理師證書(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決賽時間:
決賽階段:
理論知識競賽時間:
第一階段實操技能競賽
時間:
第二階段實操技能競賽:
時間:
競賽地點:廣州市白云區廣花二路638號,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綜合樓三樓。
六、獎勵辦法
按照粵人社函【2013】834號文件執行。
1、職工組與教師參加決賽人數分別在60人以上,獲得前8名的選手,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獎勵;決賽人數在30人以上的取前4名;決賽人數在29人以下(不低于10人),取第一名,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獎勵。
2、晉升職業資格。以智能樓宇管理師國家職業標準(三級)為競賽標準,原已取得高級職業資格,成績合格并獲“廣東省技術能手”稱號的參賽選手,可晉升為技師。
3、對在競賽活動中工作扎實、組織得力、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分別授予“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先進單位”和“廣東省職業技能競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并給予獎勵。
4、對獲得第一名選手的選送單位授予“廣東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獎牌,并給予獎勵。
5、職工組、師生組比賽第二階段實操技能競賽的20支參賽隊,均將獲得由組委會頒發的團體獎項,其中一等獎3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5名,優勝獎8名。
6、企業職工、教師、學生個人參賽成績排名分別占前20名的選手均可獲得由組委會頒發的個人獎項,其中一等獎3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5名,優勝獎8名。
七、競賽程序
(一) 報名辦法
填寫《廣東省智能樓宇項目職業技能競賽個人報名表》(附件1)和《廣東省智能樓宇項目職業技能競賽報名匯總表》(附件2),提交身份證復印件,將參加決賽的選手、領隊名單于
報名地點:廣州市白云區廣花二路638號,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行政樓206教務處辦公室。
名額分配:
1、職工組:廣州、深圳各2支隊;其他各市每市各1支隊;省屬單位可直接向組委會報名。
2、師生組:各學校均可報名,每校限報2支隊。各學校報名直接報至
(二) 資格審核
參加職工組的選手須年滿18周歲以上,提供身份證查驗。參加師生組的選手,報名表格須學校批準同意并蓋公章。初賽和選拔賽資格審核由各市執行,決賽資格審核由大賽組委會執行。
決賽參賽選手的資格由各選送單位初審,并在復印件上加蓋“與原件相符”印章以及經辦人簽章,連同相關身份證明文件備案存檔,以及大一寸黑白免冠近期相片3張,送給本工種承辦單位組委會辦公室審核以及辦理相關證件。
(三) 制發參賽證
競賽組委會對選手相關資料復查、審核無誤后,制作參賽證并在報到時發放給參賽選手。
參賽選手必須佩帶組委會制發的參賽證件方可具有進入比賽場地的資格。
(四) 決賽安排
本次競賽分選拔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進行,選拔賽由各市和各單位組織實施,決賽由組委會組織實施。
決賽于2013年11月8、9日(暫定)舉行,要求各隊于
八、競賽要求
1、參賽選手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并佩帶大賽組委會簽發的選手證參加比賽。
2、參賽選手必須按比賽時間,提前15分鐘檢錄進入賽場。并按照指定的編號位參加比賽。遲到者不得參加比賽。離開賽場后不得在賽場周圍喧嘩、逗留。
3、參賽選手應嚴格遵守賽場紀律,不得將相關技術資料和工具書帶入賽場。所有通訊工具和攝像工具不得帶入比賽現場。
4、參賽選手在比賽過程中不得擅自離開賽場,如有特殊情況,需經評審人員同意后特殊處理。
5、參賽選手在比賽過程中,如遇問題需舉手向裁判人員提問,選手之間互相詢問按作弊處理。
6、當聽到大賽結束命令時參賽選手應立即停止操作或答題,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比賽時間。離開比賽場地時不得將草稿紙等與比賽有關的物品帶離現場。
九、裁判組織
由大賽組委會聘請國家級裁判、行業專家組成大賽考評委員會,負責大賽評判工作。
1、命題組:負責競賽的命題制卷工作。按照競賽標準要求,制定評分標準及相關技術文件。
2、裁判組:負責整個競賽的評判工作。制定評判標準及規則;對競賽理論知識、實操競賽進行閱卷、評分、成績匯總登記、競賽結果的核實、發布等工作。
十、申訴與仲裁
(一) 申訴
1、參賽選手對不符合競賽規定的工具和設備,有失公正的評審、計分以及對工作人員和違規行為等,均可提出申訴。
2、選手申訴須按照規定時限用書面形式向仲裁組提出。仲裁工作組要認真負責的受理選手申訴,并將處理意見盡快反饋給當事人。
(二) 仲裁
1、為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保證比賽結果公平公正,組委會下設仲裁工作組,負責受理大賽中出現的所有申訴的仲裁。
2、仲裁工作組的裁決為最終裁決,參賽選手不得因申訴對處理意見不服而停止比賽,否則視棄權處理。
十一、聯系方式
姓名:王輝,020-36409559; 15820247790;wanghui_ea@163.com
麥榮仕,020-36409166;13544537667;mairongshi@gdcvi.net
十二、本實施方案條款的解釋歸2013年廣東省“亞龍杯”智能樓宇職業技能競賽委員會。